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二章第6节

2012-03-15 15:17:31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诗诗从小对父母特别亲热,心里有什么总是要告诉妈妈,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不断地向妈妈讲述学校里的事情,讲老师怎样上课,同学们怎样在一起玩,自己与哪些同学比较好等。
可是,自从诗诗上了中学以后,越来越不爱和妈妈谈心了。妈妈好几次问诗诗最近学校有什么新闻,诗诗总是淡淡地说:“没什么。”
妈妈多问几次,她就不耐烦了广妈妈,我已经不是小孩了,我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后来,诗诗喜欢穿磨得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和花花绿绿的I恤,以为这就是流行趋势。
但是,诗诗的妈妈总也想不明白,好好的衣服、新的衣服不穿,却要穿成这样,就算小时候家里经济特别困难,囊中羞涩,穷得没钱买衣服,也从没想让女儿穿得这样捉襟见肘。
这天,妈妈又看见女儿站在门外,用石头和沙子猛擦新牛仔裤的裤脚。妈妈一看就非常生气,天啊!怎么有这样的孩子,新买的牛仔裤,她居然这样糟蹋!
于是,妈妈马上飞奔过去阻止女儿,然后对女儿说:“我小时候哪有这样的衣服穿,有一件新衣服爱惜得不得了,没想到你现在却这么不知道珍惜。你是不是觉得生活条件太好了呀?……真是个让人心烦的孩子!”
尽管妈妈说的满嘴白沫,但女儿好像充耳不闻,女儿似乎对妈妈的唠叨无动于衷,继续低头擦她的新牛仔裤。
妈妈终于气极了,忍不住问诗诗:“你为什么要把新牛仔裤弄成这个鬼样子?”
没想到,女儿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不想穿新的嘛! ”妈妈担心孩子会有什么事,于是就偷偷查看她的抽屉,诗诗知道以后很不满,好几天没有理睬妈妈。后来,妈妈还跟踪诗诗,诗诗发现后,更是一个月没有理睬妈妈。妈妈心里很苦恼:明明是为孩子好,孩子为什么不领情?
心理专栏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常常会有一些逆反的举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喜欢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意识的不断加强,出现了所谓的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的真正意义是摆脱对父母的孩子式依恋,走上精神的成熟与独立。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需要管理自己的心灵,希望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希望他人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希望成人把自己当成成人看待,等等。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独立活动的意愿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不愿意成人再干涉他们的自由。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会出现反抗的行为,来表现自己内心的不满。
家长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不仅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而且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
因此,父母应该把孩子一些逆反行为理解为孩子在为精神独立而宣战。
如果父母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鼓励孩子在精神上朝着独立自主的方式前进,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极有帮助的。
心理建议
青春期的逆反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这是孩子们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从而养成自己判断、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
建议1:正视孩子的心理变化
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往往想主动摆脱父母的束縛,割断与父母之间的心理依赖关系。私人空间,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因此,父母要正视孩子的这种心理,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这种心理变化就惴惴不安,应该充分理解和支持这种变化,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妈妈可以说:“看来小姑娘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妈妈真为你感到自豪,如果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妈妈一定乐意帮助。”这样反而可以引导孩子与父母交流。
在这个阶段,孩子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可能更需要和别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父母应该切实从精神上更多关爱、鼓励和支持孩子,再也不能把他们当作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了。
建议2: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其实孩子像大人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这就更需要父母耐心地教导,并给予正确的示范。
对孩子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幼稚行为,父母应能包容,进行开导纠正,而不是打骂和压抑。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倾听,这表示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说得不完整,父母可以补充;孩子说的有偏差,父母可以纠正。比如:“妈妈的意见和你不一样,我觉得……更好,你觉得呢?”或者“妈妈认为……你再仔细考虑考虑,总结一下再下结论。”
但是,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不成熟想法泼冷水或是讽刺和嘲笑,而是要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选择自己行为和做决定的机会,父母如有不同意见,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要允许孩子有新的想法、新思维、新做法,父母不能接受的,不一定是错误的。作为父母不一定要求孩子一定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尤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有他的生活圏,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来窺探、监视和干涉孩子。
建议3 :满足孩子"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满足孩子“被肯定”的心理需要。
父母不要总是从“品德问题”、“个性倔强”、“安全问题”等消极方面去评价孩子,不给孩子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越是家长看不上的“不安分”的孩子,越是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对他们限制过多、强迫过多,使孩子受压抑的能量未能得到合理的释放,容易与父母发生对立和沖突。
如果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总被否定,会导致孩子想不通,孩子就会用父^母不赞成的方式来发泄他的不满。而相反,有些孩子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法获得父母的认可,因此故意抱着敌对的情緒,但是,当父母出乎意料地肯定了他时,孩子却会显得不好意思,反而会故意来迎合父母,努力按父母的要求去做,让父母感到高兴。
建议4 :多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活动
如果孩子不喜欢和父母沟通,父母应该找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干涉太多,导致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多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活动,是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好方法。比如,当孩子有同学朋友来玩时,父母一般不要偷听孩子们的谈话,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也可主动让孩子邀请同学到家玩,父母外出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但是,要求孩子在活动结束后,和父母谈谈活动的情况,以便父母及时了解情况,也促进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平时,孩子若想和同学朋友搞什么活动,只要不是太出格的活动,父母最好都支持孩子,可以适当有所限制,但不能拒绝孩子参加。比如,当孩子说想在周末和同学出去野营时,父母应该说:“妈妈支持你的活动,但是你要告诉妈妈到哪里,有多少人,什么时候回来。”孩子多半是会和父母讲具体情况的。因为,父母放手让孩子进行自由的活动,表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孩子自然也会尊重父母,愿意和父母交流。建议5 :耐心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当然,引导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需要父母有耐心。所谓欲速则不达,操之过急反而会使孩子感觉父母想控制他,因此而对父母敬而远之,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耐心应该表现在:一如既往地照顾孩子,关心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最重要的支撑,家庭永远是他生命最重要的港湾,他永远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去开创自己的生活。相信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孩子是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的。
青春期本来就是个危险期,父母要善于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父母可以把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一些躁动、不安、困惑的情绪说给孩子听,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也说给孩子听,而且能理解孩子的某些幼稚的行为,这样,孩子视父母为可信赖的朋友,就会把自己内心最隐秘的事情说给父母听。
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相信孩子的独立处事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相关文集: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