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让孩子成为万人迷——第五章第1节

2012-03-23 15:20:26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蕙儿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每天上学放学都按时回家,学习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但是,蕙儿虽然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但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喜欢黏着妈妈。渐渐地,妈妈发现蕙儿整天待在家里,周末也基本上待在家里,从来都不出去玩,也不带同学回家。
有一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碰到了蕙儿的老师,蕙儿的老师对妈妈说,蕙儿在学校里不太与同学交往,在同学中人缘也不好,同学也不太愿意与她一起玩。妈妈这才明白蕙儿整天待在家的原因。
心理专栏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适应社会的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门缝里面的自我,人际关系代表一个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每个孩子总是希望能够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经常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支持。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朋友肯定的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孩子们就会感到与他人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并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谋利益。这是一种自我发展的需要。
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订的“社会化”诊断标准很有参考价值,您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吗?不妨测试一下。
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之久。
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当自己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人发现的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别人做了对他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对朋友或同伴表示关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心理学家认为,在上述五条标准中,6岁以下儿童应至少符合一条,7 ~12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13~18岁的孩子至少应符合三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社会化不足,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孤家寡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等。
中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时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过于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的人缘不好,都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交往问题,加强正确的引导。
专家建议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我是不是自恋狂人?那么,怎样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成为“万人迷”呢?
建议1 :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多多接触他人
如果孩子怕见生人,父母就应该经常带客人到家里,让孩子学会招待客人;同时,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独立与人打交道,比如,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有意识地让孩子购买东西。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叫他们买油盐酱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叫他们去菜市场购买鱼、肉、菜、水果、米等,也可要他们买自己穿用的衣服、鞋袜、手套之类。家中有什么旧报纸、旧衣服、空酒瓶等,可以叫他们去收购站卖。在外出的时候,主动地让孩子去问路,等等。一切可以让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都应该让给孩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引导为主。强迫往往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适得其反。
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公共场合、亲威朋友家里去玩,通过让孩子不断与人进行接触和交际,提高实际的交际能力。刚开始,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等孩子年龄稍大一些,鼓励孩子单独到他人家去做客。因为父母不在场,孩子就需要独立去应付交际场合,这对孩子的锻炼是很明显的。
父母要鼓励孩子带同学回家,并且帮助孩子热心地招待他的同学朋友,树立孩子在同学朋友中的形象。父母的热心会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对孩子产生好感,从而愿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也可以邀请邻家孩子来家玩,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建议2 :让孩子改变挑剔的坏毛病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对他人总是很挑剔。爱挑剔别人的孩子肯定不会受人喜欢,当孩子挑剔别人的毛病时,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从别人的角度来感受,让孩子知道被人挑剔的不快。
父母可以问孩子:“如果别人这样说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如果你和那人交换一下,你的感觉怎样?”
父母也可以故意挑剔孩子的不是,让孩子尝尝被挑剔的滋味,然后再问孩子:“刚才妈妈故意挑剔你的毛病,你一定感觉不舒服吧?你说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是这种感受,所以你以后要改正这个缺点,不要随便挑剔别人。”相信孩子经过切身的体验,必然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每个孩子由于经历、兴趣、能力、个性都是不一样的,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不现实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正确对待差异,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搞好与同学的关系。在与同学交往中,尽量少麻烦别人,多帮助别人。如果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学校也就喜欢经常麻烦别人,要求别人听自己的,帮助自己做这做那的,那么其他的孩子是不会喜欢他的,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因此,孩子良好的个性还是需要父母平时的教育。建议3: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节假日,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活动往往能够锻炼一个人的胆量,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增加自信。
教育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亊情,加强与同学的交往,增加同学对自己的好感。在集体活动中,教育孩子多干事情,少指挥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愿做,却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同学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反感,直至讨厌与他交往。因此,父母应二该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尊重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别人,这样就能蠃得更多的朋友。如果有的同学对自己态度冷淡,也不必介意,应该坚持在班里服务于大家,例如扫地、擦黑板等,久而久之,同学会热情起来。
父母也应该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把孩子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让孩子学会处理诸如买车票、找旅馆、买门票等旅游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旅游,孩子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鲜事,增加孩子的见识,帮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开阔眼界,拓宽话题。
建议4: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乐观的孩子是比较受欢迎的,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摆脱自卑,自卑会使孩子感到孤独和压抑,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自信心,从而产生退缩、逃避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树立信心,改变自己的形象,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乐观来自良好的心态,父母在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凡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老想着不好的方面。教孩子每天面带微笑,出门之前打点好仪容仪表,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学校。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自信地面对同学。
建议5 :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时代在发展,现在的孩子非常讲究个性,要想与别的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帮助孩子得到同学的友谊。
教育孩子主动和同学打招呼问好,这可以打开友谊的大门;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应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要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真心诚意待人,讲信用、不欺骗说谎;不可以用捉弄、嘲笑等方式吸引别人注意,这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赞美别人,切不可因为自己的某些特长而处处炫耀自己;同学之间交往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物质
往来。
孩子不能没有朋友,不能没有交往。孩子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角色认同,才能融入他生活的小集体、小社会,这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很重要!


相关文集:

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