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孩子在变,我们也要变——心理走势——第一章第2节

2012-05-17 22:02:10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需求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父母这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积极适应孩子的新变化,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家教启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微妙、渐进的,不一定能被父母及时察觉到。尤其是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正值青春期,身心会发生巨大变化。古时候这个年龄的孩子要举行成人礼一男孩举行冠礼,女孩举行笄礼,标志着他们进入成年,可以婚嫁了。今天的社会虽没有这样的仪式,但孩子在这个阶段,身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仍需引起父母的注意。
在青春期,孩子们往往形成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和需要。首先,身体外形的改变、性机能的成熟、内脏机能的健全,使孩子开始产生对自己的强烈关注,意识到“我不再是小孩了”。他会产生成人感,并开始对别人的评价和批评非常敏感,也更喜欢保守自己的秘密。其次,身心的发展使孩子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了,在曰常生活中越来越不需要父母的帮助,从而产生摆脱父母保护监督的愿望。第三,外界的期待成为孩子独立的一种压力。比如,老师总告诫他们“不能依赖父母”,同学们也说“我们不是小孩了……”,父母也常提醒“你都长这么高了……”,等等,这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成年人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
总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初中阶段,与父母的关系开始由依赖阶段向独立阶段发展,由依赖关系向平等关系过渡。表现在独立意识高涨,试图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限制,表现出不满甚至反抗,这也是很多青少年都具有的叛逆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原因。
许多父母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及时意识到孩子身心所发生的变化,不能认识到孩子产生的新的要求和渴望。有的父母以为孩子仍是儿童,甚至在潜意识里,希望孩子永远是过去那个乖巧听话、有依赖性的小孩子。他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以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了,对孩子的变化感到不适应,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容易表现出焦躁、不耐烦甚至武断、粗暴的态度。
实际上,孩子迟早要长大、自立。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适应这个现实。婚姻是究竟是不是爱情的坟墓。
孩子进入初中后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了,父母应该理解、信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不应再用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改变兴趣。为什么谎话说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理。父母要用平等和民主的姿态和孩子交往,像朋友那样交流,缩短和孩子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缓和并解除孩子的反抗情绪,使他们乐于接受家长的要求,甚至主动向父母打开心扉。
为了配合孩子独立自主的需要,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比如,让孩子代表父母和亲朋好友交往,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学习方面,指导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写曰记,帮他们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但同时要注意,让孩子独立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因为孩子仍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当他们在独立自主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仍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帮助。
心理知识
在心理学上,所谓“心理定势”,是指用过去形成的经验来衡量新的事物,就是在认知新的事物的时候,在主观上有一定的定型。心理定势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看到天上有乌云,就知道要下雨,因为过去已有这样的经验;学会了一种做事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仍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定势思维既有优点又有消极作用。
它的优点是:我们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迅速地认识类似的新事物,做事情达到自动化和比较熟练的程度,节省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而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是: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以后,如果还用过去的思维定型衡量新事物,就容易发生“刻舟求剑”、“故步自封”、“老眼光看人”等思维僵化的错误。


相关文集: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