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给孩子们多姿多彩的世界——感觉剥夺——第二章第2节

2012-05-19 15:15:31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一个人没有从外界获得足够的刺激和信息,就会陷入思维闭塞、头脑偃化。父母要避免孩子成为“书呆子",就要让孩子充分接触现实,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保持头脑的
灵活。
家教启示
我们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的正常生活和自我发展,都离不开与外界的接触。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是智力、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切断一个人同外界的联系,切断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对人来讲无异于坐“精神班房”。
成语“闭目塞听”就是形容与外界隔绝、脱离现实的状态。这种状况对身心健康和人的智力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孩子正处于吸收知识的最佳年龄,如果只知道读书,而没有通过多样的渠道去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就会造成闭目塞听。
此外,社会实践对于丰富孩子的感受也很重要。教育学家认为一个人能取得成功,智力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还需要品德、意志和心理素质等,而后者很大程度上需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得。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不够的,一个人需要充分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才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实践还可以使书本的知识得到印证,并且在实践中可能发现新的问题,都可以促进对知识的学习。
遗憾的是,很多孩子的父母害怕影响孩子学习,很少允许孩子参加实践活动。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孩子远离丰富多彩的现实,成为只会读书和考试的“书呆子”。
一位老师带着三十多名小学生到郊区搞夏令营。一天吃早饭,她看见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煮鸡蛋发呆,就过去问:“你不爱吃鸡蛋吗?”“爱吃。”女孩小声说。“那你为什么不吃呢?”
“这个鸡蛋和我们家的鸡蛋长得不一样。”女孩面带难色。“说说看,你们家的鸡蛋长得什么样?”教育专家好奇地问。“我们家的鸡蛋是白的,软软的,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
老师仔细一问,才弄明白,原来她从小在家从来没看到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大人剥好了,切成两半,放到她面前。难怪她不会剥。
老师问女孩旁边的几个小同学:“你们知道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吗?”
“知道,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多么可笑而可悲啊!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指望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呢?
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避免孩子只追求分数、忽视实践的倾向;要求孩子不仅要有获得书本知识的能力,还要善于从实践中得到“活”的知识,以及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这方面,国外的学校似乎做得更好。在国外,许多学校里都设有选修的实用性课程。比如,在奥地利有劳动技能课一烹饪、缝纫等,孩子们可以学习做菜,缝补衣物等;在澳大利亚的中学,可以选修木工课、手工课、电工课、媒体课等。
而在我国的教育中,到大学里才有选修课,并且大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枯燥无味。现在学校里的课程表上虽写着劳动课,可是大多只是单纯的大扫除,或完成一些劳动材料。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老师要搞一些活动,比如去外面野炊,总是害怕出意外、承担责任,考虑再三,最后放弃。为什么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实践证明,积极参加多种多样实践活动的孩子,往往在学校里的生活自理能力强,也有较强的责任心,学习、品德也相当优秀。因为孩子在实践中,能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能够学会理解人、尊重人、珍惜他人劳动,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而那种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很少参加实践活动的孩子,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知识,还容易使头脑由于处于一定程度的感觉剥夺状态,而变得越来越僵化,反过来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是不利的。实际上,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应该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为什么会越怕什么越会来什么
历史上的不少发明家,小时候就有爱动脑、爱动手的良好习惯,并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作为父母,要懂得实践活动的重要。比如,平时可以培养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收拾床铺、洗衣、摘菜、洗碗、扫地等;当孩子需要搜集一些信息、资料时,父母要密切配合;父母还可以培养孩子做一些需要动脑筋的实践活动,如自制玩具、学习剪纸等,孩子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会高兴而更乐意去做。
人的感官每天都在从外界获得各种刺激和信息。这种活动就是感觉。感觉虽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却十分重要,它使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从而保证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可以说,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那么,感官如果停止或者过少从外界获得信息,会怎么样呢?心理学家发现,这不仅会使人减少信息的摄入量,而且会使人的身心变得不正常。

心理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黑伯发明了一种“感觉剥夺”实验。在实验中,他让被试者在小房间里,躺在床上,除了吃饭睡觉不许起来,他们的眼睛戴着护目镜,手上戴着厚手套,耳朵戴上了耳塞,看不到、听不到也摸不到外部的世界。这样隔离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再让被试者接受算术、字谜游戏及组词等测试,结果是隔离时间越长,测试的成绩越差,严重的甚至出现难以集中精力、易激动、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思维迟純、出现错觉、幻觉。
这个实验证明,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相关文集: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