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孩子形成拖拉的习惯,父母要给孩子规定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
家教启示
在学校里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老师在星期一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要求星期五之前交上来,同时强调最好尽快完成,那么星期二到星期四能够收到的作业一般很少,而星期五才是交作业的高峰,并且星期五放学之前基本可以收齐。
可是如果布置作业时,要求在星期三之前交上来,即使不再强调最好尽快完成,那么大多数学生也能在星期三放学前交齐作业。
这体现了人类天性里的拖拉倾向以及最后通牒效应对于拖拉习惯的遏制。为什么扮演一个角色就容易认同这个角色。
拖拉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毛病。孩子在学习上的拖拉,一般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才学习;二是性子慢,千什么都不着急;三是时间观念不强,不珍惜时间。孩子容易拖拉的这个坏习惯,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穿衣、吃饭、玩耍等。
那么,父母该怎样纠正孩子拖拉的习惯呢?水可不可以洗去心中的罪恶。
首先,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和财富。要告诉孩子,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竟争中,不抓住时间,磨蹭拖拉,就容易被社会淘汰。
其次,要给孩子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人天生有惰性,规定完成
任务的时间会给任务接受者造成心理压力,迫使他按期完成。父母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制订一些方案,给孩子规定明确的完成任务的期限。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必须在8点15分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带你去玩。” “你把鞋穿好了,书包收拾好了,我就给你端早饭来。” “还有两分钟了。两分钟内你必须把所有事做好,然后上学去。到了时间我不会等你。”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就有了动力,就能保持紧张状态。经常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对时间的紧迫感。
第三,父母要教孩子每件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且做事要有顺序。比如,早上起来,先穿衣服,然后上洗手间、刷牙、洗脸、吃早饭。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进行阅读、答题、劳动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并不断提醒孩子:“现在该做……有什么问题吗?”做完以后,可以共同讨论,对方案进行调整,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如果按时完成,父母可以表扬和奖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在吃饭前就已经把衣服穿好了。做得很好!你把所有事提前做好后,还有几分钟时间,可以休息一下。”
这样,设定最后的期限,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逐渐改变孩子拖拉的毛病。
心理知识
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就是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完成。这种习惯反映了人类拖拉的倾向:在从事一些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感到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情况不允许的时候,或者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人们基本上也能够完成。
不规定期限,人们就容易拖拉;规定了最后期限,人们就容易按期完成。最后通牒对人的这种敦促作用,叫做“最后通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