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伟大的母爱观”是造成现代女性心灵困境最深刻的根源之一,并不是提倡女性不要母爱,而是想指出:如何才能从“母爱”这一情感困境中冲出来,正确地完美地表现你的母爱。
母爱是客观存在的。所有的人都是由女人所生,并且都把这个女人称作母亲。除了特殊情况,所有的人都由母亲抚养成人。24小时心理医生在线咨询。当女性长到一定年龄,一旦结婚,便接受了婚后的第一个重要新角色一妻子,而且,通常不久之后便会怀孕生子,使自己也成为母亲家庭主妇的第二个重要新角色。因此,母爱的表现便贯穿了从怀孕一生产抚育子女成长的全过程。
1.怀孕的心理准备
妇女对怀孕的态度会因怀孕的背景的不同各异。如怀孕符合她所在社会的道德、法律要求,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承认,她就会感到愉快,否则会不安和内疚。此外,有准备地做了母亲的妇女和意外地做了母亲的妇女对怀孕的态度也不同。例如,妇女对所期待的怀孕是欢迎的,而对没有思想准备的怀孕在怀孕三个月时会感到十分不安,也不会由于怀孕而自动产生一种新的身份感到骄傲母亲的身份感,对孩子的出生也会有消极的情感。
女性怀孕后,身体会起一些生理变化。这些生理变化一般对妇女的心理不起很大影响。但平时感到生活不幸福、安全无保障的妇女则可能由于这些生理变化把怀孕看成一场大病临头,感到忧虑和紧张。此时,如果她不但自己盼望孩子的出生,也相信丈夫想要这个孩子,准备与她分担或分享孩子的出世带来的麻烦或快乐,初次怀孕带给她们不安感会轻得多。这就是说,妇女对怀孕的态度同丈夫对她怀孕所抱的态度密切相关。丈夫愉快、热切、积极、支持,并让妻子知道他爱她,她就容易适应怀孕引起的身体变化,能提高信心和勇气。一般地,女性怀孕时会表现得比平时爱挑剔,情感较不稳定,比平时更需要关心和体贴。在性生活方面,妻子的兴趣会随着分娩的临近而降低。临近分娩的妇女常对生产产生恐惧感。自此时起直到孩子出生,丈夫的支持与关怀,对妻子是至关重要的。
在妻子与母亲角色之间保持平衡一般说来,头生子的出世对年轻夫妇意味着考验,或是危机。因为孩子的到来导致了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的大变动。原来适合只有两个成员的简单的家庭生活必须重新组织,以适应有3个成员的家庭。家庭内部关系也由原来的一种增加到三种―除夫妻关系外,还有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原来只承当丈夫角色的男方和妻子角色的女方各自又承当了新角色:父亲和母亲。
对于夫妻关系来说,孩子出世往往带来消极影响。尽管有不少人以为孩子出世有益于夫妻关系的和谐,甚至有挽回濒于崩溃的婚姻的功效,但在更多情况下,婚姻在头生孩子出世时受到考验。其主要原因在于,妻子会把原先倾注于丈夫的注意力分出一部分,往往是大部分,倾注到孩子身上。不论是否愿意,她必须花大量时间满足孩子对她的无休止的需要一喂奶、换尿布、表示爱抚及其他照料,至使夫妻二人单独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这种注意力的大转移随着孩子的出世立刻发生,甚至更早一些,发生在孩子降生之前,丈夫往往无法适应,痛感到受冷落。一两年后,孩子稍大时,妻子一般可以在丈夫身上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使情况有所好转。但对丈夫来说,孩子出生前的那个心中只有丈夫的女性不复存在。存在的是身兼妻子、母亲两个角色的女性。他必须学会适应与孩子分享这位女性的情感。
一些研究认为,在这方面,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夫妻关系所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中层家庭中,夫妻之间一般较重视情感交流。孩子出生后,双方情感交流时间减少,使双方都会认为有情感淡漠的趋向。做妻子的则常感到夹在丈夫和孩子之间的痛苦,对哪一方有所忽视都会引起她的内疚。而在较低层次的家庭中,由于夫妻各方较倾向于接受各自的传统角色并承认对方的传统角色,对情感交流不大看重,所以可能较容易适应孩子的出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使婚姻受到考验的另一非主要的、但仍很重要的因素是家务问题。随着孩子的降生,家务事必然会大量增加。不论在传统家庭还是不典型的传统的家庭,这些家务很自然地落在女方身上,使她们疲惫不堪,无暇也无精力顾及夫妻生活。如果女方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或只是因为希望尽早回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去,而要求丈夫分担一部分家务,也同样有可能引起纠纷。因为有传统思想的丈夫不能想象自己去做“理应由妇女做的家务事”。
美国心理学家曾在43对夫妇中调查,发现每5对中至少有4对诉说孩子的出生曾引起夫妻关系紧张和危机,即使孩子是按照双方的愿望出生的。其原因主要在妻子用于照料丈夫的时间急剧减少,丈夫感到受到忽视。而繁重的家务又使妻子精疲力尽,再加上对自己是否有做称职母亲的能力的焦虑,更使妻子对待丈夫不像以往那样温柔和有耐心。
在自我意识与孩子的独立人格发展之间保持平衡精神病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期的母子关系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对人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的行为和性格倾向中表现的人际关系的扭曲现象,其根源时常就在婴幼期的对人的关系,特别是跟他母亲的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