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对中、高考的认识: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2-05-29 15:24:12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过来人”对高考怎么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代的人对高考的认识与看法。
镜头一某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男,43岁,1977年考上了武汉大学。其背景是农家于弟,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谈到高考时,已饱识人生滋味的这位中年人说道“高考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这样我才可以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把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会是什么样子?守着一亩地,抱着老婆和孩子?真得感谢高考,它给了我以及我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向社会伸展翅膀的机会。”
镜头二某都市白领,女,28岁,1988年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其背景是农家女,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谈到高考,她说:“有时我也想,如果当年我没有考上,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于的呢?也许会少了读书的苦,但会多了其他的累。我相信,人生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考试,我们只有经历过,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镜头三某大学生,男,18岁,1999年考上了武汉大学。背景,都市中的年轻一派,小考不行,大考超常。谈到高考,他举重若轻地说:“考上大学,真是个意外的惊喜。之前,老师、父母都为我担心,怕我考不上。我自己倒无所谓,考不上没什么,总会有人考不上吧。……回首高考,那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门槛,它教会了我知识和健康的心态,而大学,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不惑之年的厚重,而立之时的成熟,高考前心理辅导,二十出头的锐气,多角度地阐释了高考的人肀“急义”
(二)对高考认识的误区
高考是什么?高考心理学这可能是同学在嘴里或在心里问过千万次的问题,是一场战争还是一场灾难?俗话说得好,每年的六七月是著名的烤季,当然是“烤火”的“烤”:高考前心理辅导不把考生与家长烤出油,不烧焦不烤糊绝不罢休。
但是,理智地平心静气地说,高考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重大之事。从实际操怍和行为来着,它不过是让学生分两天、分四场、坐在教室里打勾、画叉、写字、计算,总共500分钟也就过来了。这其实就是说高考不过就是考试。当学生的还不会考试?你都考了12年了 。所以说问题还不是出在考试木身上,而是考试之外,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及者生从外界赋予了高考额外的、沉重的、甚至是伟大的意义!
说句直白的话,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高考心理辅导只有不到20岁的适龄青年能升入大学,你想从本质上减轻社会对此项考试的压力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这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压力是很难改变的。
问题出在我们的考生们不仅随了这种客观的压力,社会、学校、家庭甚至本人还强加给了这场劣试本身并不存在的重大“意义”,这其实是对高考认识的大“淚区”,具体来说表现在:
1.对考生来说高考是当代青年成功的捷径,人生成败,在此一搏,考上大学,前途一片光明。仔细想一想,其实并不一定。
2.一个人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可能是在高考之前学生、老师、家长不愿意去追问的问题
3.以社会本位的观点来看,当然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者”、“接班人”,学生走向“成功”!但是,在现代社会已经有可能也允许人们站在人性本位的立场上来看看了。
在咨询中,我接触过这样一位来访者:小的时候在家庭里的所有孩子中,她最聪明,最乖巧,最伶俐,成缋也最好。父母无论走到哪里,总要把她带在身边,真的是人见人爱,也真的能让父母为她而感到骄傲。直到高考期期,她的成绩在某省重点中学依然遥遥领先,名列榜首,其他成绩再好的学半也只能望其项背。但是,就是这么出类拔萃的学生,在参加高考前的两个月出了问题,她整天只能在校园中找棵树,端个小板凳,这一天,她的眼睛没有离开这本书,但是这本书也几乎翻不过去一页。她这是在复习吗?不是,她是在进行自我心理的康复挣扎。好在,天道酬勤,她终丁考上了中国现级的人学,只不过是由丁生理及心理状态欠佳,没有如愿以偿地念她所喜爱的专业。在大学的四年中,她再次成为学习中的伎佼者,到大四的时候,学校巳准备免试推荐她念研究生,但是由于她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她不愿再念研究生,这样她必须面临着走上社会,重新做出人生的选择。在这样的关头,她第二次出问题了:开始只穿着睡衣就在校园中乱跑,张口胡乱骂人,神志也有些模糊。学校不得已只好将其父母请来,陪伴她度过了两三个月。大学毕业后,她进人某家国际知名的人公司,做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白领,月薪上万元。不过,她每个月要花费5000多元买法国品牌的化妆品,再花2000多元买法国进口的纯净水。她把自己看得如此不一般,久而久之,公司也发现了她的心理问题,于是将其辞退。这时,她的问题更加严重,开始出现大量的妄想、幻觉,已成为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且一再述其惨痛的经历。她的经历让我联想起近来广受关注的淸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现象”。于是,我非常想问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他们有聪明的头脑吗?答案是肯定的。
第二,他们受到了良好的大学教育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第三,按常理,他们应有辉煌的前程?答案也是肯定的。
最后一个问题:他们走向幸福生活了吗?否!
在此,我最想谈的是,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否定回答,似乎要抵消掉前边所有的肯定答案。因此,我想对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说:“站在人性本位的立场上,教育的终极目的永远是使受教育者在未来的生活中,成功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对家长来说,考上大学的孩子可以成龙成风,光宗耀祖。为此,家庭必须以考生为中心,尽力满足其几乎一切的要求。
在6年前的高考心理辅导与咨询中,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满脸写满岁月沧桑的、来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母亲。
她对我说:“老师,我家的孩子捉出来,考完高考后,得给他买一辆山地自行车。”
我说:“他参加考试的确应该奖励奖励! ’’“但是” ’这位母亲欲言又止,“他还提出要出去旅游。”我说:“高考让学生很辛苦了,放松一下’调整一下心情也有好处”:;“但是,他……,他要的旅游费太高了! ”母亲嗫嗫地说。
我问:“他要多少钱?"

母亲回答:“3万块! ”
这时,我有些“愤怒了” 。于是马上说:“我认为,对于您家的孩子而言,重要的已不再是他能否考上大学了,他做了一件本不是对自己有益,对家庭只有一点点利益的事,就毫不犹豫地伸手向家庭要这要那,他现在可以伸手向你们要,等到他大学毕业了向谁去要呢?难道是端着沖锋枪直接向银行去要吗? ”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祝愿这个孩子能变得善良,这样的父母能少一些辛劳。考不上大学就证明这个孩子无能,就是家庭甚至学校的悲剧,家长无脸见人,老师面子无光,孩子无地自容。我为什么怕见男友的父母
二年前,在某省级重点中学进行的高考心理调査问卷屮,有一道题目是“如果你今年考不上大学,你会怎么办? ”某学生在此题答案中写下了两个大字“跳楼! ”,把我惊出一身冷汗。再仔细定睛一看,后边还写了儿个蝇头小字“明年接着再考。”此时我才放心下来,原来他不是真的想跳楼。在此,我想对那些诸如此类悲观消极的考生说一句:千万别“跳”,因为“跳”下去了,再“回来”的儿乎没有!


相关文集:

高考心理学 高考心理辅导 高考前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