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睡眠,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睡眠,人的身体和思维就得不到休息,体力和精力就无法得到恢复,这样对人的身体就有很大的损伤,同时也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解除人们身心的疲惫。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后,身心都会感到很轻松,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能够以愉悦的心情投人到新的工作和学习当中。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都会在睡眠中做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的人经常做梦,有的人却很少做梦;有的人知道自己晚上做梦了,但是醒来却很快就忘掉了,而有的人却能清楚地记得;有的人做过梦以后觉得很舒服,而有的人做梦醒来,却觉得浑身酸痛,很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梦与睡眠到底有什么关系?做梦会影响睡眠吗?
我们一般正常的睡眠时间是每天7 ~8个小时,只有这样,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睡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大脑的神经处于疲惫状态时,大脑就会分泌一种促进睡眠的物质,使人犯困,提醒人们该休息了。然而,在睡眠中,一些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而还有一些脑细胞处子工作状态,使人脑产生一些思维或者心理活动。这也是梦境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在睡眠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看似一动不动。但睡眠并非处于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时刻在变化着。
科学家通过对人在睡眠时的脑电图的研究证实,人的睡眠是一个由慢到快、由浅人深的过程。人们通过脑电图观察到: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脑电波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首先步人的是慢波睡眠,大约持续80 ~ 120分钟左右。然后,脑电波会变得快起来,进入快波睡眠,维持20 ~ 30分钟左右。快波睡眠时眼球呈现出规则性的左右摆动,因此又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随后又回到慢波睡眠中。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相互交替,一个晚上会有4 ~5次的循环。慢波睡眠可分为思睡、浅睡期、中睡和深睡期。在慢波期,感官的敏感度降低,肌肉放松,动作减少,心跳和呼吸频率减慢,血压降低,消化道分泌减少,口腔、鼻腔、眼睛的分泌明显减少,尿量减少。内分泌的变化是:肾上腺素降低,生长激索增加,神经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显著增加,基础代谢率下降。这种状态,对消除大脑和身体的疲劳特别有用。一晚上约有3/4的时间属于这种完全得到休息的吋期。相对地,快波睡眠又将处于静止状态的大脑激活到接近觉醒,慢波睡眠相对缩短,快波睡眠则相对延长。人的睡眠就是这样在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之间往复循环着,慢波睡眠在前半夜维持较多,后半夜几乎没有;但快波睡眠到后半夜则越来越多。
梦境多出现于快波睡眠期,因为这时的大脑处于半清醒状态,身体的各种感知觉和心理活动处于较活跃的状态。一般说在快波睡眠期醒来就能较清晰地回忆梦境,而在慢波睡眠期醒来一般不能回忆在快波睡眠期的梦境,甚至不感到做梦。因此在第二天醒来时,有的人觉得自己做梦了,却记不起来,有的人会清楚地记得,而有的人甚至感觉不到,这就要看梦是在哪种睡眠期发生的,以及人是在什么睡眠时期觉醒的。
有时候,人在睡眠的过程中有梦境产生,第二天起床之后,会感到浑身疼痛、心烦气躁、疲劳乏力,使自己无法以良好的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人到工作和学习当中,于是人们开始抱怨是做梦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质量。这有科学依据吗?是做梦影响了我们的睡眠吗?
从对人的睡眠脑电图的研究中,我们得知,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形式。二者是相互交替出现的,在慢波期,人体的各种器官和功能都处于休息状态,能有效地消除身心的疲劳,而且慢波睡眠的时间较长,有利于人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而梦境是发生在快波睡眠期,持续时间很短,对人体的休息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人在梦醒后,之所以感到疲惫和烦躁,从根本上说,是与人们的情绪好坏以及身体是否患有疾病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人们睡眠不好,醒来身体不舒服大多是由于他们本身存在着某些忧虑、抑郁、烦恼的心理因素,或患有某些潜在的慢性疾病。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其睡眠效果,引起困倦乏力、易于烦闷等症状,并不是因为做梦。
做梦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如果不让人做梦,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曾有科学家做过梦的剥离实验,即当睡眠者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立即将其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不让人做梦会导致人体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如血压升高、脉搏加速、神经系统机能减弱,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产生记忆障碍等症状。由此可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正是由于睡梦和清醒交替,才使人们得以休息,使神经活动处于平衡状态。
相关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