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何为职业枯竭症

2012-07-05 19:15:36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无论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职场资深人士,都可能对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失去兴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迷惘,出现才思枯竭的情况,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枯竭症”。
所谓“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1961年,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里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逃入非洲原始森林。从此,“职业枯竭” 一词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指工作者由于工作的巨大压力、持续的情感付出、身心耗竭的状态。暴露的动机。
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使职场变成了 “战场”,不少人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的冲劲渐渐被抱怨所取代。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许燕教授在自己《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的报告里说,人们一特别是中青年人一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会逐渐丧失创造力,并且伴随着价值感的降低,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
殷路在一家公司做财务部经理,工作上经常受到上司的表扬,家庭也很美满,这一切看来都很好,但是背地里他却常常会失眠、难受,有时候甚至会一整晚都睡不着。殷路知道自己是心理压力过大,这几天来,他反复地想,自己做了十多年差不多同样的工作,却感觉不到进步,要转行又不舍得放弃积累多年的资本。殷路性格较内向,没有什么知心的朋友可以给自己参谋参谋,而和家人沟通又怕家人过于担心,结果自己越来越烦恼,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就更加迷茫,导致最近工作总是心不在焉,还出了差错。最后,他只好来求助心理咨询师,请咨询师帮他分析自己是否应该转行到自己喜欢的职业上去。
身居高位的私企老板们也是容易患“职业枯竭症”的人群之一。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重复同样的工作,一些私企老板会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产生厌烦,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
刘涛在二十几岁就从国企单位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直以来公司的业务进展顺利,在业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刘涛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没有意思。他讨厌听到人们谈生意的声音,听到下属们说要签合同就会特别暴躁、易怒,而对于生意上的应酬更是觉得厌烦无比。但是这是他的工作,他又不能不去面对这些事情。不久后,他开始变得孤僻,喜欢一个人待着,玩手机,不愿意搭理旁人,甚至不再敢回到他的公司,而他的家人每次和他说话都要小心翼翼,不敢和他谈论任何和生意有关的事情。
女性中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广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职业枯竭症”,她们所面临的压力比男性更大。女性职业经理人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压力较大的一群,因为同时还要担负着感情、家庭的压力,她们患上“职业枯竭症”时反应更大,更严重。
从行业上讲,“职业枯竭”有其特定的高发人群,据国际心理学大会的资料显示,这些高发人群主要包括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人群以及自我评价低者。作为心理从业人员的心理咨询师,因其工作的助人性质,反而是最容易患“职业枯竭”的行业,占总比重的40%;其次是教师,占20%,此外还有新闻工作者、警察和医护人员等。心理咨询。
每年的二三月份是辞职的高峰期,第13个月的薪水已经发放到人,姗姗来迟的年终奖也终于打到卡上,“熬下去”的动力已消失,而新的工作指标又排山倒海一样涌来,刚卸下一年的重担,马上还要面临新一年更大的压力,这让很多人顿生退意:我这样为公司丧失自我值不值?我的职业生涯,是否该有个停顿了?这个时候,一定要理性再理性!


相关文集:

好心情离不开心理学

  • 上一篇文章 : 如何调节频繁跳槽
  • 下一篇文章 : 怎样解决职业枯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