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访者来到心理咨询室,往往带着无比沮丧的神情说:“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我已经完全陷人了困境中。”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判断,这个来访者一定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中。
由于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受到自己生活和经历的制约,因此,存在思维定势也总是在所难免的。就算是一些智商很高的人,也一样无法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心理咨询,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丨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拒台上,右手握成举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 : “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肯定你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实际上,修理工所说的受教育多与不可能很聪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思维定势,使思维更开阔、更深刻、更灵活、更敏捷。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巳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却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他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
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丁肇中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试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还有第四种夸克存在。为什么同样数额的钱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有了第四种夸克,就还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随着人们对世界的不断探索,就会有无数的所谓“真理”被推翻,而这些“真理”就是束缚我们思维最要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