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反而愈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对中、高考的认识:让人欢喜让人忧。
作为旁观者的一员,责任分散掉了。因此,对于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所谓“冷漠”现象,大家也不用那么悲观地来怀疑人性的问题。当很多人面对一个突发事件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其实,只要一个人勇于打破这个局面,带头喊一声,帮一把,很可能就会挽救一条生命,免去一场悲剧。许多悲剧或者突发事件是由一个个偶然因素链接而成的,只要切断其中的某一个小环节,也许就可以避免。因此,当我们身处这样的情境中,应该像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场时一样去行动,这里不是鼓励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是强调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要去做,关键是要打破沉默的局面。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倒在路边,你没有义务去帮助他。但是,如果你在他旁边停下来了,那么你就有义务去帮助他。因为其他本来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就会因为你的选择上前而停止提供帮助。这时候,你就具有了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我们自己遇到了危急情况,也有旁观者在场的时候,不要抱着“总会有人来帮吧”的想法,这种不作为等于干等,只能徒增围观的看客人数,贻误被救时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遇难者一定要认准一个求救对象,抱住他的腿不放,这个人的救人责任感被集中加强了,不好推卸责任,在压力下,就会采取救援行动,向日葵,因此,直截了当地请求某一个人伸出援手,将是迅速获得救援的最有效办法。
如果我们遭遇险况,而人群又离我们很远,在请求帮助时一定要注意呼救的方式。如在小区里遇到流氓歹徒,呼救时不要喊“救命啊”,而是要喊与求助者自身利益相关的“着火啦”,以免因为救助难度过高让救助者产生畏难心理,总之,只要把人喊过来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