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很盛行“十元店”、“两元店”,喇叭里传出的叫卖听上去也实实在在:“全场10元,您买不了吃亏,您也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不妨进来看看,不买不要紧。”这样的叫卖对我这样的家庭主妇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种店里面的东西都是生活日用品,对于一些精打细算的女人来说,或许能在这里淘到便宜货。结果,一进去,本来没有的需求也被点燃了:这个透明茶壶可真便宜,来一个!要是买这个呼啦圈就可以在屋子里减肥了,要是买个毛绒玩具的话宝宝肯定很高兴……结果,不知不觉,抱了好多东西去结账,—看总额已经到了上百元!当代高考考前综合症的表现。
一天去朋友小伟家,无意中看到她的全套彩妆,让我很奇怪,因为她—直是素面朝天不化妆的,怎么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小伟说:“哎,是不得已买的呀丨”难道还有强迫的事情吗?小伟沮丧地承认自己非人强迫,是自愿的。
原来有一次小伟和朋友在街上闲逛,看到一家化妆品超市开张了,有很多漂亮的小姑娘在门口发宣传单,并热情地邀请人们进她们的店里看看。看到小伟她们,就递给她们一张宣传单:“几位小姐,我们店今天刚开张,所有商品都打折销售,欢迎光临选购。”小伟本来说:“不好意思,我们不想买什么东西。”但是那个小姑娘依然热情地说:“没关系,进去看看不买也无妨,就算帮我算个业绩,我们店里是根据我们介绍进去的人而给我们发工资的,应姐们就算帮个忙吧!”小伟本来就善良,一听帮忙就帮吧,反正也没什么事。进去看到唇青,想起冬天来了,自己嘴巴老干裂,就买了一只,还没去结账,漂亮的店员走过来建议眉毛稀疏的小伟接受她们店的免费修眉服务,结果在修眉的同时,化妆师向小伟展示了眉粉的神奇效果,让小伟感觉确实比以前漂亮多了。紧接着,化妆师又给小伟洁了面,上了粉,又刷了点眼影和腮红。小伟感觉自己确实像变了一个人,正当小伟站在镜子前惊呆的时候,化妆师又来了一句:“三十多岁的女人最应该爱护自己了,这样老公才能更爱你呀!” 一句话戳到小伟的痛处,因为老公最近和初恋女友联系上了,自己正为这事忧虑。于是,索性将全套化妆品连同彩妆全部买了回来。回来后,自己总是化不好妆,早上上班时间又紧,那些彩妆就被束之高阁了。
看,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啊,本来什么都不想买的,但是为什么小伟最终会买全套的化妆品呢?这是因为这个化妆品超市的店员们紧紧地掌握了一种控制顾客心理的方法,那就是“进门槛技术”。她们首先说服了小伟她们进人店里,达到这一目的后,她们又热情地向小伟她们推荐商品,并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根据顾客的年龄、面部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向她们推荐东西,这时候,遭到拒绝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一个经典而有趣的实验,与上面的事例有不谋而合之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0。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为什么同样都是竖牌的要求,却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向日葵,这同样是“进门槛效应”在其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