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热门关键字:  
  • a
  • b
  • c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内容

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第七章3节

2012-02-19 12:45:06      来源:向日葵网 点击: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爱听赞美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需要赞美,都希望得到赞美。因为赞美是温暖灵魂的力量,赞美可以浇灌心灵,养育灵魂。赞美是一种艺术,让被赞美者感到愉悦的同时,也给赞美者以新的启示;赞美是成功者的秘决,聪明人的武器。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一句赞美,常常能够点燃孩子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

小菲是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孩子,活泼开朗,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可是,有一次爷爷奶奶却打电话告诉她的父母,小菲已经有好几天没去上学了原因是她的理科成绩有所下降,致使老师评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没有数学脑子"。使小菲丧失了学习信心和兴趣,她父母决定把她接到自己身边来读书。
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小菲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没过多久,小菲适应了新环境,获得进展,在班里出类拔萃,她的老师甚至预言说,她绝对可以考上重点大学。小菲有了如此之大的改变,地从一度自卑变得如此自信,父母的表扬起了巨大作用
小菲的英语一向非常好,来到新学校的第一次考试竞然考了全班第一名回到家里,他正在与朋友聊天的爸爸当众表扬她说:"我女儿真了不起,这可是你来到这个学校的第一次考试啊,何况你的同学比你早接触英语很多年!"
后来,小菲的数学也提升到班级前三名妈妈特意在她的面前告诉她爸爸说:“谁说我们女儿没有数学脑子,简直就是胡扯。看,我女儿的数学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就是一个证明。”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菲是在父母的表扬、赞美、肯定和支持声中度过的,父母曾经对别人这么形容她: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乐观积极,她有语言天陚,她是我们宝贵的財富日复一曰.在父母的赞美声中,小菲变得越来越优秀
的确,如果一个孩子听到的总是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易自暴自弃。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小菲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一些老师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她父母经常看到她的“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后者更能起到教育孩子的明显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可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认真、衷心地赏识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却寥寥无几。
曾有这样一个故亊:在一次由老师组织的,父母和孩子都要参加的自由主题班会上,正在计论“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的问题。一个看上去挺老实、好像并不淘气的男孩却说出了这样的话:“每次我爸给我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都要说‘你看人家王成多好,既聪明又听话,再看看你不但笨还老是让父母不省心,这时我心里就很不服气,我常常在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把人家的孩子拉过来当儿子好了,干吗要我当你的儿子!"
这时再看家长席那一边,男孩的爸爸眼晴瞪得大大的,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来。
等班会结束后,男孩的爸爸对老师说:“我是一个普通工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挣钱还不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样说我?我比他还冤呢!“
也许很多父母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自己深深地爱着孩子,可是孩子却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表现出对孩子的赏识,在孩子的眼里,他们赏识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真的会变成父母眼中的那个笨孩子、坏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表扬和赞美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生活中,不妨试着告诉孩子“你真棒”。但是赞美也有绝美的艺术,如果赞美不当,孩子可能会认为你是在奚落和嘲笑他;而赞美得当,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坚持原则。有的父母因为溺爱,会没有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甚至养成孩子是非不分、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对于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如果他做对了,可以给他一定的赞美,反之,即使他哭闹、撒娇,也不能够为了迁就而赞美他,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及时赞美。在恰当的时候说一句得体的话,就好比在银盘子里放上一些苹果那样恰到好处。当孩子刚做了一件好事,刚刚做完家务后得到鼓励,他的内心一定是甜滋滋的,充满了幸福和愉悦感。此时,就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话也行,或者是一个肯定的手势。
就事论事。在赞美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就事论事,不应该把其他―些不相干的事情都加进来。比如,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画的画儿可真漂亮”。但如果你说“我女儿真聪明”就显然不合适。很多时候,夸大其词的赞美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虚荣的种子。
不事先许愿。很多家长总喜欢这样告诉孩子:“如果你期中考试得了全年级第一,我会给你买一辆新自行车。”要知道,父母奖励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而不是目的。如果事先就许愿,可能会导致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这也与表扬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

相关文集:

每天读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