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没有社交,人们将无法正常地进行生活,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缺乏沟通,还会对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社交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人们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人际关系占百分之八十五而其他因素,如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百分之15。也就是说,人际交往是使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交活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依靠和安慰,如果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人们就会感到失落,情感没有寄托,进而产生孤独的心理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社交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遭到别人的误会和排斥,或者因为害怕不被别人接受和信任而产生恐惧。一个人如果没有心灵的依靠,就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王涛从小就是个腼腆的孩子,很听父母的话。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他平时却不爱讲话,特别是当着很多人的面,更是心里发慌。他总是待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很少去和别的同学一起玩耍。有一次,王涛考了全年级第一,学校安排他上台发言。他不愿意去,但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尽管之前准各了很久,可当他走上讲台,面对着全校师生,仍然害怕得要命,浑身哆嗦,说话结结巴巴。讲完,他飞快跑下讲台.羞愧得无地自容。
之后,王涛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在学校比较轻松的环境里,接触的人多了,王涛的胆量也渐渐大了些,还交了一些朋友。他是学经济管理的,由于成绩优异,被一家公司看中,毕业后直接到该公司上班。但是性格内向的他,不善与人交际,由于自己一次糟糕的表现,使公司损失了一位大客户。经理很生气,在训斥他的时候,说了些比较重的话,这让王涛很受打击,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于是选择了辞职。
辞职之后,王涛依然对此事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太窝囊了,什么事也做不成,好好的工作被自己弄丢了,认为自己太没出息。在自怨自艾中,王涛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打算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出去找工作,但是,半年来,王涛天天躲在家里不出门,他怕与人见面和谈话,一见到陌生人就紧张得面红耳赤,浑身发抖,连头都不敢抬。父母发现他异常之后,强行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体格检查无异常,医生诊断王涛是患了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社交心理障碍。轻者讨厌面对人群、害怕面对人群,人前总是感觉害羞、不好意思,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重者见人就会面红耳赤、手脚发抖、说话口吃、内心极度紧张和焦虑,对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充满猜疑,对他人怀有轻视、厌烦或防备心理,总是独来独往、敏感多心等,甚至造成人格分裂。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不肯走出来。虽然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但是却又害怕与人接触。
有人说孤独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人心理上的孤独,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一般来说,人们产生孤僻心理或者社交恐惧等心理障碍与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有些小孩童年时曾遭受过心理创伤,比如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经常受同龄人的欺负等,这都会让孩子过早体验到忧愁、烦恼、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容易使其产生消极心理,变得敏感多疑、冷漠无情、卑微怯懦,最终发展成孤僻的个性,不善于与人交往。性格孤僻,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怀有强烈的排斥感和抗拒感,对外界的人或事物毫不关心,表现得非常冷淡,喜欢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这样也容易引起社交障碍。还有一些人由于方式方法问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和拒绝,自尊受到伤害,为了保持自己不受伤害,而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长时间不与人交往,社交能力就会下降,和人群的隔膜就会越来越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心理,影响社交活动。
要克服社交恐惧和孤僻心理,使自己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必须要加强心理调适和社会实践,如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努力使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积极地融人集体,从而获得归宿感和价值感,消除自身的孤独。还要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多与人接触,在共同的活动中建立关系,获得关心和温暖,增加自信。应该多用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承担责任和痛苦,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使自己内心获得满足。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多给自己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做,避免孤独感的侵袭。此外,还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即使遭受挫折,也不自暴自弃,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慢慢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从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和追求。
总之,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建立起自信,使自己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心灵的安慰。
相关文集: